收录于网易云歌单简介(https://music.163.com/#/playlist?id=5263409930

专辑-「安和桥北」

1、这张专辑,被我反复创建歌单、又删去多次

2、人偏向于记仇,亦可以说是对痛苦记得很清楚;那么对过往的快乐真的会忘记吗?并不会,当过往的欢乐消失的时候,化为痛苦时,便浮现出来

3、如果我告诉你,痛苦是失去快乐,快乐是缓解痛苦,你信吗?

3有感于「这本书能让你戒烟」,非常感谢作者,如今已不再人间,书中对于烟的本质作出了多次阐述,深入人心,其中一段描述大概是这样的,吸烟是让人依赖尼古丁,戒烟所产生的戒断反应其实是很轻微的,难戒的是心里的依赖和对烟错误的认识,这个戒断比较难。人们普遍认为吸烟可以缓解压力,特别是很多人在戒烟时,碰到烦心事或是压力大是会不由自主的吸烟,这便是心里的依赖。这里解释:其实人们吸烟之前身体也好,精神也好均没有依赖,而且大多数人的第一支烟都是痛苦的,呛人且难闻的烟味,但是出于社交或是觉得吸烟成熟等等的想法,慢慢的认同了吸烟可以减压,产生了依赖,同时也有尼古丁的依赖。但是有人会说我吸烟确实感觉压力好了点,这里你看下我前面写的3,快乐是缓解痛苦。人们以为吸烟减压的根源是不知道吸烟会加重压力!所以,吸烟的人的压力是比不吸烟的人大的,当他们吸烟时,身体处于尼古丁戒断反应的缓解期,同时心里上也在缓解对于压力的戒断反应,此时缓解压力只是相对于他自己的压力来说,对于普通人相比,他的压力仍高出很多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压力一大就想要吸烟,因为压力大时,吸烟的人处于尼古丁和心里上依赖的双重戒断反应,外界的压力和尼古丁戒断反应,以及习惯和心里上的依赖会让人烟瘾增大,会让处于戒烟的人防线瓦解。

回过头来再看3,痛苦真的是失去快乐,快乐是缓解痛苦,这句话对吗?如果从大多数人的感受来说,没问题,但是从哲学或者是人类情感的研究上来说,是不对的。失去快乐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依赖的戒断反应,当戒断反应发作时,你便会想起你所依赖的快乐。在此基础上,当你用一种能缓解这种痛苦的方式或是事物缓解后,你会错误的将它当做是快乐。那么便很难定义快乐和痛苦。

戒断反应:毒品等上瘾物质的专属名词,当人接触上瘾物质后剥离一段时间,人会陷入痛苦的状态,普通人无法体会,当再次接触上瘾物质后缓解;部分上瘾物质本身有麻醉的作用,通过麻痹中枢神经来消除痛苦。

举例:多巴胺带来的快乐;例如食物、运动、睡眠、完成target等。代名词:充实感,快乐,满足,自信。

反面例子(缓解痛苦):吸烟,止血,停止重复性的工作,在寒冷的环境里穿上衣服等。代名词:终于结束/舒服/缓解了。

例子之间可能存在重复,多巴胺也是一直在分泌,比如我现在码字时,也是分泌的。

最近又看了尼古丁的相关资料,总结下,尼古丁其实不是直接致癌物质,摘自维基百科:尼古丁会抑制阿朴奎胺碱(apoquinamine)。后者能排除导致癌变的变异或者损坏的细胞。因此尼古丁是一种间接的致癌物。

然后呢,尼古丁其实也有一定的好处,不只是一部分药理上的好处,也有一部分精神愉悦的作用,摘自维基百科:尼古丁可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,强度比乙酰胆碱更好,因此等效于增加了神经递质的量,脑中奖励中心的神经元分泌的多巴胺增加,产生幸福感和放松感,最后可能会因吸食而有成瘾的现象。而且,尼古丁和乙酰胆碱受体还结合得特别紧,不像乙酰胆碱那样很快被清除掉,它的半减期长达2小时,而乙酰胆碱的半减期仅为1分钟左右。在吸烟者的神经细胞上,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要比一般人多得多,大部分被尼古丁相结合,剩下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数量才和一般人的差不多。